2024-12-29 19:57:12 来源:checkvvip.com
科学的精神气质由一系列具有情感色彩的价值和规范构成,规范包括普遍性、公有性、祛利性(或去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论等,这些规范被科学家内化,形成了科学良知。
一、普遍性。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即科学真理标准的一致性。
(1)对科研成果进行检验时,须根据其内在价值来衡量,确保科学成果与观察和已经证实的知识相一致;
(2)科研评价不受到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年龄,或者科学家的威望、地位及其他个人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3)在评价过程中,不带入评价者的喜好、偏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公有性。
(1)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群体合作的产物,是被科学共同体和全社会所共同拥有的知识,不是某一个科学家自己独有的。
(2)科学知识的占有、分配等实行公有主义,每一个科学家都应公布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且成果能为全社会所用,促进知识的共享和科学的进步。
三、祛利性。
(1)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时“为求真而求真,为科学而科学”;
(2)科研工作者不应以科学谋取私利,科学研究成果不是某些个人的、几个人的或是一个小集体的私利,而是全人类的福利。
(3)科学研究应当超越个人利益,追求普遍的、公共的利益。
四、有条理的怀疑性。
科研工作者必须具有怀疑精神,对于自己和别人的工作都不要轻信,无论在知识被确证之前还是之后,无论其来源如何,科学家都应当不受权威或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以贯之地对所有知识保持高度审慎的怀疑态度,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
尽管科学的精神特质并没有被明文规定,但可以通过科学家的偏好、无数讨论科学精神的著述、以及他们对违反精神特质的道德共识中找到体现。
论文写作*查重*降重*AI检测:
(checkvvip论文查重系统有万方、维普、源文鉴、Turnitin、iThenticate、早降重(降AI、重复率)、AI大师写作、AI检测等十多个系统,官方授权,权威检测!)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