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19:58:17 来源:checkvvip.com
课题申请阶段的不端行为主要是指没有真实反映申请人或申请课题的实际情况,存在通过弄虚作假等手段获得课题立项的行为。随着学术资源的竞争越发激烈,在课题申请阶段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时有发生,常见的有:
一、课题查新中的学术不端现象。
课题查新旨在避免研究工作的重复性浪费,确保选题的科学性、新颖性或创新性,同时也是对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贡献的尊重。
(1)查新或检索图书、期刊资料存在时限性,若设定时限为10年,则10年前已研究甚至解决的问题可能无法检索到,从而可能导致该问题被错误地作为新课题立项。
(2)查新结论与检索词或检索式的选择密切相关,若加入地区或物种等限定条件,可能导致一个并不新颖的课题被误认为具有创新性。
二、故意夸大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课题申请人应客观评价即将开展的科研活动,但在描述课题的意义和价值时,往往存在夸大其词的现象。
(1)不恰当地过高评价,轻易地使用“极为重要”、“填补空白”、“零的突破”、“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等夸张性的字眼,或有意隐匿课题实施后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
(2)明知所从事的课题可能对其他国家或利益群体甚至人类的生存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未经充分论证或未履行告知义务,就进行课题申请立项。
三、剽窃他人学术思想和研究计划。
未经他人许可,将平时在学术会议或同行交流中获得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计划纳入自己的课题申请书中,甚至直接抄袭他人课题申请书中的内容。
四、课题申请书中提供虚假信息。
在课题申请阶段,申请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水平、工作思路等只能通过申请书体现,评审专家亦主要依据申请书来审议课题立项的可行性。
有的申请人为了使自己的课题获得立项不惜铤而走险,在课题申请书中提供虚假信息,如伪造课题组成员信息、不按实情提供课题组成员的学历和职称等信息、未能真实提供已开展的课题研究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等相关学术成果信息。
五、侵犯他人知情权和署名权。
课题申请人在缺乏相应科研团队的情况下,为了增加申请的成功率,未经他人许可便将其列人课题组并代为签名。
课题申请是科学研究的开端,如果科研工作者在课题申请阶段就不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弄虚作假,更不能保证随后的课题研究中不会发生不端行为。
论文写作*查重*降重*AI检测:
(checkvvip论文查重系统有万方、维普、源文鉴、Turnitin、iThenticate、早降重(降AI、重复率)、AI大师写作、AI检测等十多个系统,官方授权,权威检测!)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