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不被有效识别的原因?

2024-12-12 21:57:40   来源:checkvvip.com

期刊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不被有效识别的原因?

QQ图片20241212215242.jpg

因学术不端行为撤稿的事件经常发生,这不仅浪费了出版资源,也给期刊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编辑无法有效识别学术不端文献、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论文查重结果使用不当

个别学术不端稿件被发表出来,是因为编辑没有充分理解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及科学合理运用检测结果。

在使用检测系统过程中,通常是上传整篇学术论文,具体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正文、参考文献、注释等内容;而各大检测系统的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往往只是针对正文部分,从而导致整篇上传的检测结果低于仅针对正文文字的检测结果,因此,重复率在合理范围并不代表论文一定不存在学术不端,还应结合文献检测详细结果,查看重合度分布,根据情况区别处理。

 

二、查重检测频率不够

稿件进入外审和终审阶段时,外审专家和终审老师除了提出退稿意见外,退修稿件一般都会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有些稿件会做出较大幅度的修改。

或者有些论文在最初投稿时没有按照相关刊物的投稿格式规范,文章被录用后,责任编辑在后期编校过程中,可能会删除一些赘余的内容,这些操作有可能导致论文刊发前和刊发后检测复制比不一致。

正因为这些修改调整可能造成修改稿件重复率增加,但是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忽视了这一点,还以最初投稿时的重复率为参考,论文出版前查重检测的疏忽导致一些学术不端文献的出版与传播。

 

三、仅以重复率为参考,缺乏人工审查

不同期刊对重复率的要求不同,当稿件重复率未超过本期刊的标准尺度时,编辑人员就没再进一步深究和比对。但是,因为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只能检测出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过度引用等学术不端行为,稿件中涉及的其它如篡改、伪造图片、表格等学术不端行为是无法通过查重系统检测出来的,这需要编辑结合查重报告运营自身专业知识人工审查才能发现。

 

四、无法规避的人际关系

编辑在实际工作中人际关系是无法规避的社会关系。人情稿、关系稿、利益稿常常是期刊编辑逃不过的坎,从而导致编辑人员幕后人为操纵投稿行为、检测重合率以及评审意见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想有效减少学术不端稿件的传播,除了作者要遵守学术规范外,期刊编辑也要严格审查,以论文查重系统为辅助,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准确高效识别稿件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论文写作*查重*降重*AI检测

www.checkvvip.com 

checkvvip论文查重系统万方、维普、源文鉴、Turnitin、iThenticate、早降重(降AI、重复率)AI大师写作、AI检测等十多个系统,官方授权,权威检测!

微信图片_20230112134456.jpg


关键字:  论文查重    期刊论文    论文降重    学术不端行为    checkvvip查重   
本文【期刊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不被有效识别的原因?】链接地址为: https://www.checkvvip.com/news/1757.html

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以及作者的分享,如本网站所引用的文章涉及著作权问题, 请您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友情链接: 论文查重 维普查重 万方查重 turnitin查重